重读《穷人》
五一这几天又在重读陀氏的《穷人》,虽然是他的第一部小说,当也写得确实很真切。除了好奇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俄罗斯,富人和穷人的差异有如此之大外,我想起了我妈妈。
和马卡尔·杰武什金一样,我妈妈也是一个在岗位上辛辛苦苦、勤勤恳恳了一辈子的人,虽然在机关里是出了名的好人,好心肠,品德高尚,但也从来没有过工作上的升迁。同马卡尔一样,每个月都还是按时拿到虽然不算微薄,但还能过得去的薪水。虽然不多,但她也从来不抱怨什么,总还是认为单位对她已经很不错了。当然,她的这种满足对她来说是好事,事实上,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,她在工作方面拥有的能力也确实只配拿到那么多薪水。从我的角度来说,我一直纳闷,干嘛就不发发奋,好好学点技术含量高的知识,争取到金字塔的更高层去呢?依她的人缘,这并不是很难办得到的啊?
现在我逐渐想到,当一个人还年轻的时候,他总是可以对未来充满希望,认为即使现在的状况再差,他也有时间、有力量去改变。而当一个人在一个环境里面呆上了10年、20年以后,他就很难再有改变现状的希望和勇气了。应该改变的东西早就应该已经改变了,没有变化过的东西也基本上不可能在现在再来改变了。即使现状再怎么差,看来都是命运决定了的,自己的力量已不足以撼动它了。不管这种思想如何如何,在那种境况下的人应该是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的。君不见这位马卡尔·杰武什金,在他“年纪轻轻”的时候也是那么富有热情,发疯似的去追求女演员,现在老了,每天都用同样的衣装,走同样的路线,到同样的地方,做同样的工作,和同样的人打交道,得到同样的回应。我不清楚我妈妈年轻时具体是怎么想的,不过现在,她是肯定不会再去想怎么让自己升迁,获得更多的报酬。
当然,支撑杰武什金活下去的,是瓦尔瓦拉,支撑我妈妈活下去的,是我。正如瓦尔瓦拉写到的,“您倒想想看,您吃尽了苦头,直到现在,您还只是为我而活着,为我的欢乐而欢乐,悲伤而悲伤,为我的情意而活着。”因为瓦尔瓦拉还年轻,还有希望,所以瓦尔瓦拉很有可能改变她的现状,变得好起来,比他能够设想到的更好。既然他以她的欢乐而欢乐,那么瓦尔瓦拉的改变也就意味着他自己的改变,这是他活下去、极端无私地帮助瓦尔瓦拉的根本原因。同样,我妈妈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(这是她的一句口头禅),希望我的未来会比他的好,这样她也就能心满意足了。
当然,我们的处境比杰武什金他们好,我也比瓦尔瓦拉更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